杜德斌专栏丨提升上海“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关键要牵住哪个“牛鼻子”?
杜德斌,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美国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三思派特约专家
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是什么关系呢?
日前,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会指出,要对照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围绕城市核心功能,聚焦关键重点领域,推进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力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取得新突破。其中提出了两个五年目标,即经过5年的努力,使上海“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再用5年左右,使上海“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全面提升。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都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要求。从提出时间来说,是先有“四个中心”,再有“五个中心”。如果说“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顺应了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对外开放的历史要求,那么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追求则契合了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全球勃兴、创新驱动在国内深入推进的时代条件,是上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承接国家使命、因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那么,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是什么关系呢?
科技创新功能应该是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它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灵魂”,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牛鼻子”,对“四个中心”和整个城市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近期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意见》充分确认了这一点,要求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因此,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中心与原有“四个中心”的关系,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予以布局谋划,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摆在上海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充分利用上海在历史中积淀和形成的综合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等优势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同时,用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和质量、拓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增强国际贸易中心的能级、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的良性互动。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上海在新时代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三年多来,上海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得益彰、创新功能与城市功能一体建设,科创中心战略实现良好开局。但是,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对标世界著名科技创新城市,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突出表现为本土化的创新引擎企业和突破性的高端创新成果比较缺乏,创业型的城市文化环境尚需优化。
作为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空间的极化区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策源地,全球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的先行者,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角度,上海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努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顶级区域创新系统,其中,人才是其形成的核心要素;企业、大学(包括科研机构)和政府是创新发展的驱动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设施和各种专业服务是其形成的环境要素。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是上述各类创新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作为创新主体要素之一的企业,是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和发展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要素。因此,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持之以恒,持续推进。
>>>> 一要以培育创新引擎企业为着力点,在提升全球产业控制力上有新突破。创新引擎企业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发动机。上海要聚焦重点行业、优势产业和“四新”领域,改变“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用)”的传统思维和“抓大放小”的不良倾向,选择一批本土中小微科技企业,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奖励等多种扶持方式和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经营能力的本土创新型跨国龙头企业,增强对全球创新活动和产业价值链的主导性和掌控力。
>>>> 二要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在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上迈上新台阶。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的基石,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实体经济体系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上海要面向全球产业技术发展前沿,着眼于建立健全产业自主技术体系,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加快发展智能传感器、量子计算通信、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以新技术带动新服务、以新服务促进新产业,着力培育研发服务业等新的服务型制造业态。同时,以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造提升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化学化工等传统产业,重塑现代工业品牌优势,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
>>>> 三要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着力点,在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上有新高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提升科技创新中心的知识产出水平、培养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要素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和优势学科建设,支持高等学校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的原始创新,引导高校开展学科前沿探索,促进以学科深入为主的科技创新,集成资源,培育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
>>>> 四要以培育包容创新文化为着力点,在增强城市创新吸引力上有新进展。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促进资金、人才等要素的集聚和融合,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要从“管理”转向“服务”,从“抓”转为“放”,从“给资金”转向“造环境”;要着力培育和倡导“车库文化”、创客文化等创业文化认同,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创业活动,使城市更具活力、更有朝气。
本文首发于《上观新闻》(2018年7月9日),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杜德斌:强化内生,培育引擎——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战略路径
◆ ◆ ◆
编辑邮箱:sciencepie@126.com